就实际功能而言,FRAME Ω 是一个使用方法可自由延展的「框架」,但「生活雕塑」这一较抽象的描述也许更为贴切。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雕塑也许是需要架在基石上被瞻仰的对象,但随着一系列现当代设计运动对雕塑概念的重构与再造,「雕塑」在某些情境下已成为去掉将其托高基石(使之与观看者之间形成平等甚至被俯看的关系成为可能)后的存在。许多时候,与其将它们当作“高高在上“的艺术,倒不如将其视为创作者对某一宏大/复杂概念爆发性的表达,又正是由于所指对象的宏大/复杂本质,其呈现形式通常使普通观众“看不懂”也“想不通”其存在意义与究竟为何……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反思,「生活雕塑」的概念得以成形——一种简单纯粹、易于理解、平易近人的可以被安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式,这一形式承载着具有开放性的留白空间:为观者与使用者提供观看以外更为日常化的价值。
与这一概念中的「开放性」相呼应,Frame Ω 的形式是“生长”出来的——似乎是一个双层闭合的圆受水平方向的力压缩并被剪开外层后,由于材料自身张力主动撑开的结果。此外,回环形框架为主体带来可靠结构的同时也营造出了「生活雕塑」概念所需的轻量感与空气感,因此,放上书成为书架、随手搁置物品成为置物架、结合照明单元就成为灯体,甚至结合软垫或其他附加部件使其成为宠物的乐园……总之,物品本身提供了一方平易近人的空间来供给使用者畅想与创作的自由。
更确切的,FRAME Ω 的意义又在于其对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是对设计造物中哪些出自确实的同理心,而哪些只是自作多情的功能堆砌之结构的探问。
更多 INSDIM 设计欢迎关注 51 DESIGN 频道及 INSDIM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