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设计资讯的话,可能听说过「意识夹」这个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设计师的移动资料库」的它,在成立的两年多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一个提供文字和音频内容的综合设计内容媒体。
在「意识夹」的创始人中,有这样一名优秀的工业设计师。他参与设计的作品曾分别在 2012 年和 2015 年获得了红点奖和 iF 设计奖。
然而,在取得这样令人羡慕的成绩后,他却放弃工作,重新回到校园,远赴美国留学。
今天,51design 有幸邀请到了他,「意识夹」的联合创始人马小东,来和我们聊聊关于他的故事。
51design 对话马小东
Q = 51design
A = 马小东
Q:请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A:我的名字是马小东,是一名工业设计师。目前在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就读工业设计研究生 (MFA),同时担任兼职助教的工作。我本科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毕业后,在 WILDDESIGN Shanghai 工作了 2 年,然后我选择了出国留学。
▲荣获 2012 年红点奖的 45 度门闩,马小东参与设计
Q:你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工业设计师呢?
A:我自己总结起来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我家里从事制造业。受到家里的影响,我从小对工艺常识和工具的使用比较了解,对机械和工业化产品情有独钟。其次,我初中的时候学过一年多的木工制作,在学习的过程里,我被材料本身的触感和物件之间巧妙的拼接结构深深吸引。另外,高三的时候,我听过一个「打鸡血」的工业设计启蒙讲座,给我很大触动。我听完讲座以后第一感觉是工业设计师无所不能,可以做出摸得着用得到的东西来改变世界。同时,看到别人使用自己参与的设计作品,也会有极大的满足感。于是,我决定在高考结束后报考了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学习成为一名工业设计师。
Q:在本科学习的时候,你最喜欢哪门课?你觉得自己在大学的时候有什么遗憾?如果有机会再来一次,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可以做得更好?
A:我对所有需要做实物模型的课程都感兴趣。说到原因,应该是因为很享受将自己的概念变成实物,以及拿着实物模型和别人一起深化方案的过程。其次,每一次做实物模型,我都可以尝试不同的材料,所以每次收获会很多。
再上一次本科的话,我会把大一大二的时间专心练习设计技能(手绘,建模,软件等),大三大四开始找产品设计相关的公司实习,积累经验。在我本科的时候,因为学校硬件条件有限,所以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了概念设计和设计比赛上。虽然每次的结果都不错,但是作品都停留在概念阶段(或者叫效果图阶段),不成熟也不深入还很浮躁。已经违背了当时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做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所以如果回到本科,我会花更多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做出些成熟落地的作品。
▲荣获 2015 年 iF 设计奖的美容仪,马小东参与设计
Q:毕业后你直接选择了工作,能谈谈自己的工作经历吗?
A:大四的寒假我在上海 ARK Design 实习过4个月。当时公司刚起步,租了一件上海标准的小洋房,公司一共 7、8 个人,做工业设计项目的就更少了,只有我和当时带我的总监 Andrew(他是前德国 frog 的创意总监)两个人。从他身上我见识到了一个专业的设计师该有的样子。他对最寻常的东西都要坚持刨根究底,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快毕业的那一年(2013 年),正好是国内交互设计刚开始火的那一年。学校的同学都在谈论以后是做工业设计还是交互设计。刚开始我也有过动摇,但是这段短短 4 个月的实习经历,给了我继续在工业设计上钻牛角尖的动力。
毕业后,我去了 WILDDESIGN Shanghai。这是一家德国设计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同事来自各个国家,这种多文化杂糅的工作环境使我获益匪浅。公司的工作流程非常严谨,我学到了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如何和不同的人(甚至是跨学科的人)交流合作。也正是在公司 2 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越发觉得自己不懂的还很多(只能说世界变得太快),从而萌发了出国读研的想法。
▲相册手机,荣获 DESAY 第二届老年手机设计大奖及最佳关爱纪念奖
Q:你谈到你所在的公司的工作流程非常严谨,能详细谈一谈吗?
A:工作流程里有很多细节,但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学会和别人分享信息。例如,工作中最基础的一件小事——文件的名字一定要规范。因为你在工作中做的东西是项目的一部分,队友需要能最有效率地在服务器中找到信息。其次,方案的任何改动都需要和队友分享,以免浪费人力。再次,要学会问问题,问的越多,越能找到设计中的突破口和机会,经常提醒自己切忌「自以为懂了」这种状态。
▲可以单手使用的车用杯
Q:你觉得你在这份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觉得首先是学会了跟不同国家的设计师交流合作的方式,这得益于我的公司有着多文化的工作环境和团队。
另外,我工作以后更善于听取客户的想法,辩证的分析客户的需求。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要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不要敷衍自己说「因为这一直是这样。所以这样」。
还有,和本科实习的时候做项目不同的是,国外设计公司经常引导客户做选择,占主动位置。它们注重产品草模的试用和客户反馈,这种技术高效的沟通工作方式的结果就是很少需要改稿。
▲以竹子为灵感设计的水龙头
Q:「意识夹」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做的,你当时为什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个公众号?
A: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发现设计圈其实很小,所以想创建一个机会和尽量多的同行交流,于是和朋友办了这个平台。所以刚开始并没什么高大上的初衷什么的,就是爱好而已。在做公众号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和机会,自己也充实了很多。
▲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的校庆纪念品
Q:你在工作了两年以后,放弃了继续工作而选择出国留学,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做了这个决定?
A:我出国留学的动力,主要是发现世界变得太快。毕业后的 2 年里,越发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没有到找一个稳定工作安稳度日的年纪。其次,我也很喜欢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因为他们往往会从一个你觉得陌生的角度看待事物,结果也常常是惊喜。
▲鹅卵石造型的暖手宝
Q:通过你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觉得国外的设计学校和国内有什么区别呢?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A:首先是设施上,我们学校工房的设备很齐全,这对设计很重要。因为专业的工具是创造的前提,一个用专业工具做出来的高保真模型可以更准确的传达你的概念和想法。
其次,国外的研究生学术背景真的天差地别,同学中有学金融的,有学化工的,还有工程师背景出身的(有种名画《雅典学院》中的情景浮现)。每一个人看待设计主题的角度都不一样,甚至跨学科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会更新鲜有深度。
如果说体会的话,那就是设计师一定要学好英语。因为设计最重要的是「沟通和交流」。之前总监和我说过如果你只懂得一门语言,你的灵感和机会就有了边界和局限。但是如果你学会了英语,这个边界就消失了,因为地球是圆的。
▲荣获 2012 年红点奖的儿童路灯,马小东参与设计
撰稿:刘昕宇
ABOUT:刘昕宇
I want to put a ding in the universe.
联系合作
51Design致力于打造一个最全面的设计师合作、推广、展示平台,有投稿或其它合作意向请致电181-1640-7169或发送邮件至media@51design.com。
我们会对来信进行认真的审阅,并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资讯 / 观点 / 人物
你想要的设计干货都在这里
189 5462 5451
media@51design.com